受邀报告




海洋地质技术装备智能化发展现状

余平 正高级工程师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摘要:海洋地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装备的发展,海洋地质技术装备历经几代地质人的专注、拼搏和奋斗,实现了从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到智能化渐进式进步。本报告从海洋地质技术装备体系全方位介绍当前海洋地质技术装备智能化发展现状,并以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为例,提出了海洋地质技术装备未来智慧化发展愿景。


简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极地航行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直从事海洋技术装备的应用、研发和管理工作。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首次提出深水双船海洋电磁探测技术,创下国内最大发射电流记录。曾任多艘科考船技术负责、首席科学家助理,主持20多个航次海上调查任务。曾任装备处副处长、处长,先后负责组织“海洋地质六号”验收、实施“海洋地质四号”改造、立项论证海保工程配套装备项目和钻采船建设项目。获省部级奖4次。





万米深井自动化钻机关键技术与
研究应用与发展趋势

赵鹏 高级工程师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围绕万米钻机的发展应用,介绍了国外万米特深井钻机的关键技术参数及应用概况,结合我国深地钻探工况条件,系统解析了我国首套12000米级自动化钻机的研发背景、关键技术创新、关键装备参数及现场应用情况,针对未来油气钻探向深层超深层迈进和钻探装备智能化发展需求,探讨了未来万米深井自动化钻机的发展趋势。


简介: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油国家油气钻井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宝石机械国家研究中心)钻机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陆地石油钻机、海洋石油钻机及钻井装备等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先后参与 “万米级智能钻机关键技术研究”、“智能钻机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7000米自动化钻机关键系统与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城市地热开发专用钻机关键技术研究”、“深海采矿船布放回收系统技术研究”以及“深水工程钻机设计和建造技术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余件;GB/T 23505-2017《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机和修井机》主起草人,主持或参与起草行标、企标6项;在期刊、论坛发表论文9篇;获得科技奖励17项,其中中国石油集团一等奖1项,宝石机械一等奖3项,全国钻标委“十三五”期间标准创新贡献奖特等奖1项。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装备新需求和
发展路径思考

黄洪波 总工程师

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国家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报告在简要回顾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展情况基础上,分析了新一轮行动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本次行动对找矿装备的新需求新要求的理解,介绍了中地装集团的应对总体思路和发展路径选择,最后提出工作参考建议。


简介:北京科技大学矿山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家级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深部地质矿产勘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湖北省产业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企业导师,科技部及北京、上海、四川、河北等多省市政府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地球探测智能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钻探工程》、《地质装备》编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工程与地质机械研发和企业创新战略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多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





矿山井下冲击地压防治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

马小平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矿山井下动力灾害频度和强度明显加大,冲击地压灾害已成为六大灾害之一,它机理复杂,治理难度大, 制约着矿山的安全生产。国内外科研院校及煤矿企业对冲击地压防治智能化的研究较为零散,尚未建立整体、全流程防冲智能化技术体系。 为此,中国矿业大学在行业率先提出开展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智能化研究与应用,建立了一套由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及应用服务层组成的冲击地压智能化防治架构体系, 并开发了冲击地压智能预警与监防互馈云平台。主要有:井地联合微震监测系统,微震信号智能分析系统,主、被动双源融合震动波CT反演系统,履带式自移钻屑智能监测钻机, 冲击地压风险智能判识与监防互馈云平台,智能防冲卸压钻机,智能限员系统。经现场应用与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安全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矿山井下的减人、增安、提效, 有力地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简介: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监事会副主席,教育部电子信息类工程教育认证专家。曾连续三届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动化学科评委,《中国大学教学》杂志特约审稿人,《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 《煤炭学报》等国内一流期刊审稿专家。近几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4项 。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 其中:一等奖2项(2010年河南省、2021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二等奖6项(1991年能源部、1999年煤炭部、2001年江苏省、2010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2011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1年教育部),三等奖5项(1998年煤炭工业部、2000年江苏省、2002年江苏省、2012年江苏省,2019年江苏省)。




地煤矿井下自动定向钻探技术及装备

辛德忠 首席科学家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政策及行业指导意见的支持,煤矿井下定向钻探技术逐渐向“钻-探-测”一体化功能的方向发展。在定向钻机装备方面,重点向钻杆自动加卸、工具面向角自动调节、定向钻进自动洗孔、自动开分支、钻孔参数自动测量与存储、长距离电磁波无线测量系统等功能发展,以实现了煤矿井下定向钻探装备的自动化;在随钻探测技术方面,探索随钻地质测量系统,包括孔内小型地质雷达、伽马测井仪及电阻测量仪等,实现地质构造、煤岩界面识别等的随钻随探;在瓦斯赋存测量方面,开展深孔定点密闭取样工艺技术,实现了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的长距离定点密闭取样。未来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煤矿地质保障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利用定向钻探、随钻物探等探测手段进行实时探查,形成基于透明地质的煤矿井下自动定向钻探装备。


简介:研究员,工学硕士,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重庆市矿山智能钻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负责人,2020年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煤矿智能钻探技术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2022年度全国煤矿智能化卓越团队“煤矿井下智能钻探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及其他纵向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在煤矿智能钻探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首创了煤矿井下用自动钻机,提升了煤矿井下钻探装备的自动化水平。研究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




钻爆法隧道超前地质探测技术及装备研究

焦玉勇 教 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摘要: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交通、水电、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施工中经常遭遇未探明的含水构造、断层、破碎带等地质异常区,造成重大工程事故。本项研究探讨了随钻测量技术、钻孔探测技术(电视+超声+雷达)和地震法超前探测技术,并研发了系列装备,实现了钻爆法隧道掌子面近-中-远(0-150m)场不良地质体的自动化、智能化揭示,为隧道工程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


简介: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院长、首席教授,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DDA专委会主席,IJRMMS、TUST、IJOG编委,主要从事深地工程与深部采矿、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工程研究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H指数32。





轨道交通隧道高效智能检测系统

胡波 副总工兼工程监测分院副院长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摘要: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轨道交通运营期后期结构病害检测需求大、技术要求高、作业窗口短等特点,本项目给出了一种基于影像阵列的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装备集成研制,解决了多传感器高精度同步,大影像快速采集、拼接、处理,基于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的病害检测识别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并在轨道交通工程现场开展工程化测试,实现了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的智能病害检测,为轨道交通工程表观病害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智慧化水平。


简介:工学博士、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兼工程监测分院副院长、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重庆江北英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长期从事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建设、智能软硬件一体化装备研制、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工作,参与完成了国家级科技部物联网智慧城市重大专项课题研究,主持完成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发表论文数10篇,获多项国家专利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包括重庆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工程金奖灯,其核心科研成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大数据平台”已成功服务于重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同时已向全国开展推广应用。